当前位置: 首页 > IT知识 > 第一代GSM标准问世,开创1990年科技新纪元

第一代GSM标准问世,开创1990年科技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4-07-28 16:01:38 作者:电子资源网 阅读:1次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即GSM,又称泛欧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M标准的广泛使用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漫游协定”后用户的国际漫游变得很平常。GSM相较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2G)移动电话系统。GSM标准当前由3GPP组织负责制定和维护。

第一代GSM标准于1990年完成

展阅读

198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电话技术开始应用,当时存在众多互不兼容的标准造成很大的不便。

由于这个原因,西欧国家开始考虑制定一个统一的下一代移动电话标准,以便能够提供更多样的功能和使用户漫游更加容易。最开始标准起草和制定的准备工作由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负责管理

具体工作由1982年起成立的一系列“移动专家组”负责。GSM的名字即是移动专家组(法语:Groupe Spécial Mobile)的缩写,后来这一缩写的含义被改变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以方便GSM向全世界的推广。

1987年5月,GSM成员国达成一致,确定了GSM最重要的几项关键技术。

1989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从CEPT接手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一代GSM标准于1990年完成

投入应

1990年,第一版GSM标准完成。

1992年1月,芬兰的Radiolinja成为第一个商业运营的GSM网络。

亚洲最早的GSM运营网络是中国香港电讯CSL。而中国内地也在1994年跟进,由当时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现在的中国移动)以“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网”名称运营,后演变为全球通品牌。

GSM的推出推动了移动通信的普及,用户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球用户达到1千万,1998年,达到一亿,2005年已经超过15亿。

第一代GSM标准于1990年完成

3G时

1998年,目标为制订接替GSM的第三代移动电话(3G)规范的3GPP引导。3GPP也接受了维护和继续开发GSM规范的工作。ETSI是3GPP的成员之一。

在发展的过程中,GSM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丰富,从而能够提供更多样的服务。由GSM系统首先引入的短信息服务(SMS)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廉价的通讯方式。1994年,GSM实现了基于电路交换的数据业务和传真服务。

1999年,WAP协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

2000年后开始商用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使得GSM系统能够以效率更高的分组方式提供数据通讯。
2003年,EDGE技术开始商用,提供了接近3G的数据通讯能力。

TCP/IP的诞生推动了实时流量技术的发展并催生了UDP

在1978年TCP在Danny Cohen, David Reed,和John Shoch的推动下分为TCP/IP,以支持实时流量。TCP/IP的创建也有助于创建UDP。

TCP于1978年分为TCP/IP,以支持实时流量,TCP/IP的创建也有助于创建UDP

扩展阅读

DARPA随后与BBN Technologies、斯坦福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签订了合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开发该协议的操作版本。开发了四个版本:TCPv1、TCPv2,1978年春拆分成TCPv3和IPv3,然后稳定地使用了TCP/IPv4-今天仍在Internet上使用的标准协议。
1975年,在斯坦福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UCL)之间进行了双网络TCP/IP通信测试。1977年11月,在美国、英国和挪威的站点之间进行了三个网络的TCP/IP测试。多个研究中心在1978至1983年间开发了其他几个TCP/IP原型。ARPANet向TCP/IP的迁移于1983年1月1日正式完成,当时新协议被永久激活。

Revolutionary Addition to ARPANET: The Inception of T1 Backbone in 1988!

1988年,NSFNET将主干网升级到T1,带宽达到1.544Mbps。

第一个T1主干于1988年添加到ARPANET

扩展阅读

1986年,一个全新的网络出现,它就是NSFNET。它连接了美国5大超级计算中心: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和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从此,ARPANET上的节点逐渐切换到了NSFNET上。

1988年,NSFNET将主干网升级到T1,带宽达到1.544Mbps。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ChinaPAC)正式开通,连接全国网络

我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于1993年9月正式开通业务,它是原邮电部建立的第一个公用数据通信网络。骨干网建网初期端口容量有5800个,网络覆盖31个省会和直辖市。

1993年9月,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ChinaPAC)正式开通

扩展

China Public Packet Switched Data Network (ChinaPAC) 中国信息产业部经营管理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它以CCITT X.25协议为基础,可满足不同速率、不同型号终端之间,终端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之间以及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1993年9月开通,网络规模已覆盖国内2200多个城市,并实现与世界上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络互联。

1993年9月,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ChinaPAC)正式开通

分组交换是为适应计算机通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通信手段,它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可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型号终端与终端、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间以及局域网间的通信,实现数据库资源共享。分组交换网是数据通信的基础网,利用其网络平台可以开发各种增值业务,如: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传真存储转发、数据库检索。分组交换网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开放多条虚电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功能和先进的误码纠错功能,网络性能最佳。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中国电信经营的全国性分组交换数据网,网络已直接覆盖到全部地市和绝大部分县城,通过电话网可以覆盖到电话网通达的所有城市,用户可就近以专线或电话拨号方式入网,使用分组交换业务。

1993年9月,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ChinaPAC)正式开通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PSDN)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技术成熟,规程完备,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于1993年9月正式开通业务,它是原邮电部建立的第一个公用数据通信网络。骨干网建网初期端口容量有5800个,网络覆盖31个省会和直辖市。随后,各省相继建立了省内的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该网业务发展速度迅猛,到1998年9月,用户已超过10万。网络开通业务后,分组交换网络端口从5800个发展到近30万个,网络覆盖面从31个城市扩大到通达全国2278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分组数据网相连,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3年9月,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ChinaPAC)正式开通

ChinaPAC的开通,大大方便了金融、政府、跨国企业等客户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国内数据通信与国际的接轨,提高国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了改革开放对数据通信的需求。

渝ICP备20008086号-1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dzjswcom@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