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IT知识 > IBM首创数据存储历史:盘式磁带实现技术突破!

IBM首创数据存储历史:盘式磁带实现技术突破!

发布时间:2024-08-22 21:00:11 作者:电子资源网 阅读:2次

1950年代,IBM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上。因为一卷磁带可以代替1万张打孔纸卡,于是它马上获得了成功,成为直到80年代之前最为普及的计算机存储设备。

IBM在1950年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上

扩展阅读

到了1950年,打孔方式记载数据慢慢就被盘式磁带取代了。

在当时,一盘磁带可以替代掉一万张打孔纸卡,所以当 ibm 推出这个盘式磁带用在电脑存储时,很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种热情的欢呼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

IBM在1950年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上

慢慢地这种存储技术开始遍地开花,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存储音乐的磁带,存储电影一圈一圈大轮子的盘式磁带。所以真心是得益于相关存储技术,我们那时候才能用上最时髦卡带,看最时髦的电影。

不过真心怀念那时候的老式磁带,因为灌录的原因,不能后期进行修音,所以当时听到的都是很棒的实力唱将。

因为磁带存储有着长期保留数据的特点,目前为止磁带存储还在继续使用。ibm 新推出的新磁带存储可以存储近330TB的内容!

贝尔实验室1967年开创浮栅MOSFET闪存之先河

1967年。贝尔实验室江大原(Dawon Kahng,韩裔)和施敏博士(Simon Sze)共同发明了浮栅MOSFET,即所有闪存,EEPROM和EPROM的基础。

贝尔实验室于1967年发明了浮栅MOSFET,打下闪存的基础

扩展阅

浮栅MOSFET,可以把电子牢牢关在基板和金属浮栅极之间的一片小小导体中。这种结构,是NAND闪存的基础。

浮栅MOSFET的栅极是电绝缘的,从而在直流电中产生浮动节点。

贝尔实验室于1967年发明了浮栅MOSFET,打下闪存的基础

在浮栅(floATIng gate)上方以沉积方式构造多个次级栅极或输入电极,与浮栅绝缘。这些输入与浮栅仅有电容耦合连接。由于浮栅完全被高电阻材料包围,因此其中包含的电荷量会长时间保持不变。通常使用Fowler-Nordheim隧穿和热载流子注入机制来修改存储在浮栅中的电荷量。

在今天的电脑、手机、存储卡、洗衣机、微波炉,甚至门禁卡、交通卡中,NAND闪存无处不在。

SanDisk将第一个适用于消费者的SSD于1991年推向市场

1991年,SanDisk将第一个适用于消费者的SSD推向市场,有20兆的容量。

SanDisk将第一个适用于消费者的SSD于1991年推向市场

扩展阅读:

SanDisk (闪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闪速数据存储卡产品供应商。诞生于1988年加利福尼亚帕罗奥多,该公司由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领域的国际权威Harari Eli博士在1988年创立。1995年11月,闪迪成为了一家公开上市的公司,其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SNDK。2004年,闪迪公司收入达到18亿美元。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5000名雇员。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米尔皮塔斯市。闪迪的产品正通过全球26万多家零售店出售。

2006年年底闪迪在中国上海设立了首家制造工厂,采用最先进的制造技术生产业内顶尖产品。 闪迪设计、开发、制造和营销应用于各种电子系统的闪存卡产品。闪存卡允许数据以紧凑的、可移动的格式存储。SanDisk的闪存卡产品有助于推动数码相机、多媒体移动电话、USB闪存驱动盘和其它数字消费设备等的大众市场销售。闪迪拥有超过4900多项美国和其它国家专利,并把公司技术授权给多家公司使用。

HD-FVD发表于2004年4月6日,开启了台湾光储存产业新的里程碑

FVD(Forward Versatile Disc),中文名称为前瞻多功能光碟或红光高清影音光碟,是由台湾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所主导开发的光碟储存格式。 其目标是在现有DVD与下一世代蓝光光碟(HD DVD、Blu-ray Disc)之间作一过渡期,提供一个在两者世代交替的解决方案。

HD-FVD发表于2004年4月6日,开启了台湾光储存产业新的里程碑

展阅读:

FVD使用红光激光(laser)作为存取光源,其波长为650奈米(nm),轨距缩小至0.64微米(μm)。且使用8/16或8/15编码、提高侦错(ECC)能力,则可达到单面单层5.4GB~6GB、单面双层9.8~11GB、单面三层15GB。

2004年4月6日,工业技术研究院结合国内28家光储存相关厂商成立的“台湾前瞻光储存研发联盟”(AOSRA, Advanced Optical Storage Research Alliance)于台北君悦大饭店举行HD-FVD发表会,代表着台湾光储存技术的提升,开启了台湾光储存产业新的里程碑。

2005年4月,FVD产业联盟推出FVD影音光驱,型号为FVD-100,由宜达电子(EDL)、雅光电器制造与代理,为预产先行机,并未正式大量上市。

2005年6月23日,工研院光电所研发团队发表“FVD网络技术”,发表四项技术:FVD网络技术、FVD PC远端遥控管理平台、FVD PC播放软件技术、ITRI-AES防拷技术。

2005年11月25~29日,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办的第26届台北音响影视大展,歌林公司(Kolin)正式推出HD-FVD影音光驱,型号为KVD-1080,有HDMI接口,售价新台币7999元,赠送HDMI接线。宜达电子也推出HD-FVD影音光驱,型号为FVD-102,有DVI接口,售价新台币6999元,赠送DVI接线。

历史揭秘:首次记录信息的神秘纸带揭晓!

穿孔纸带正式出现于1846年,也叫指令带,是早期计算机的输入系统,也用于数控装置作为控制介质。 穿孔纸带上必须用规定的代码,以规定的格式排列,并代表规定的信息。纸带上每一行代表一个字符,属二进制编码:带孔为1,无孔为0,经过光电扫描输入电脑。

Alexander Bain于1846年最早使用了穿孔纸带

扩展阅读

穿孔纸带是早期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它将程序和数据转换二进制数码:带孔为1,无孔为0,经过光电扫描输入电脑。

穿孔纸带是利用打孔技术在纸带上打上一系列有规律的孔点,以适应机器的读取和操作,加快工作速度,提升工作效率。

穿孔纸带也叫指令带,是早期计算机的输入系统。也用于数控装置作为控制介质。穿孔纸带上必须用规定的代码,以规定的格式排列,并代表规定的信息。

Alexander Bain于1846年最早使用了穿孔纸带

数控装置读入这些信息后,对它进行处理,用来指挥数控机床完成一定的机械运动。

目控机床多采用八单位穿孔纸带,穿孔纸带的每行可穿九个孔,其中一个小孔称为“中导孔"或"同步孔",用来产生读带的同步控制信号.其余八个孔称为"信息孔",用来记录数字、字母或符号等信息。

代码是数控系统传递信息的语言,程序单中给出的字母,,数字或符号都按规定穿出孔来(即信息孔)。有孔表示二进制的"1",无孔表示二进制的"o"。根据穿孔纸带上一排孔有,无状态的不同,便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我们把这一排孔称为代码或字符。

数控系统中常用的代码有ISO代码和EIA代码。

ISO代码是由7位二进制数和一位偶校验位组成,它的特点是穿孔纸带上每一排孔的孔数必须为偶数,故也称ISO代码为偶数码。

代码孔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所有数字需在第五列和第六列上穿孔,字母需在第七列穿孔,第八列为偶校验位,当某个代码的孔数为奇数时,就在该代码行的第八列穿一个孔,使孔的总数为偶数,如果某个代码的孔数已为偶数,则第八列不在补孔。

渝ICP备20008086号-1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dzjswcom@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