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尖塔操控现实卡牌强度怎么样?以下是关于杀戮尖塔操控现实这一卡牌的强度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1/0费稀有能力卡,所有在战斗中临时增加的牌将被升级。
这张牌有14人评分,平均分是9.36,位列观者金卡第四。顺带一提,这张牌评分的标准差是1.32,为观者金卡第四。
致萌新:下文中,所有“在战斗中临时增加额外卡牌的操作”统一简称为“印卡/印牌”目前尖塔中能**控现实加成的战斗中临时增加卡牌的方式有:通过具有印卡效果的牌印出来的所有牌、攻击/技能/能力/无色药水增加的牌、尼利的宝典、枯木树枝。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战斗中可以印卡的卡牌。
紫色牌中具有印卡效果的牌有很多,能被印出来的牌也多种多样:
惩恶:1费攻击牌,造成12/16点伤害,保留,消耗。(战歌,改造现实)
平安:1费技能牌,获得12/16点格挡,保留,消耗。(欺瞒现实)
洞见:0费技能牌,抽2/3张牌,保留,消耗。(评估,研习,祈祷)
奇迹:0费技能牌,获得1/2点能量,保留,消耗。(收集,机械降神)
以暴易暴:0费攻击牌,造成20/30点伤害,保留,消耗。(立地升天)
灭除之刃:1费攻击牌,造成9/15点伤害X次。(聚能成刃)
贝塔:2/1费技能牌,将欧米伽洗入你的抽牌堆,消耗(阿尔法)
欧米伽:3费能力牌,在你的回合结束时,对所有敌人造成50/60点伤害。(贝塔)
几乎全卡池的攻击牌。(他山之石)
可以看出,惩恶和平安受到的加成其实不大,虽然有个加成确实很舒服。他山之石同理。
以暴易暴和灭除之刃自身足够强大,而且对牌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操控现实的加成收益相对较低/慢。
奇迹的产生手段比较稀有,而且收集不用操控现实就能给强化奇迹,所以很难对操控现实的强度起决定性因素。
阿尔法相关的牌emmmm。
所以,操控现实加持下提升最大的牌是洞见(及其相关卡牌)。
于是乎,想讲好操控现实,必须讲好洞见。虽然这势必会抢评估祈祷研习的风头,但没关系,这些牌都是我写的,抢就抢了。
洞见在被产生时是必然会被塞进抽牌堆的。这个塞进去的洞见会占据一个抽牌位,洞见自身可以抽2张牌,一前一后,相当于卡组循环速度增加了1张牌。打个比方:本来抽牌堆里有10张牌,打出一张评估,抽牌堆变成11张牌。下个回合开始时,抽取5张牌抽到了洞见,打出洞见后再抽2张牌,此时抽牌堆剩4张牌。假如没打评估,那么此时抽牌堆还剩5张牌。这个洞见相当于帮助你多过了1张牌。
但是有个问题:产生洞见的牌中,除了研习是能力外,剩下两个全是技能牌,都是自占卡位的。这一卡位直接抵消了洞见赚的那张牌。再打个比方:一个11牌的观者和一个10牌的观者,前者比后者多个评估。第一回合抽5张牌,前者抽到并打出评估,在第二回合抽到洞见并打出,此时刚好过穿牌库。而后者也是两个回合过穿牌库,也就是说这张评估并没有为前者的卡组循环速度带来任何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评估(祈祷)对卡组循环的贡献=没拿这张牌。
这类牌,我们统称为对卡组循环贡献为0的牌。包括大量抽1类卡牌,没强化的超频,以及洞见类卡牌。那么,拿洞见牌的意义何在?
意义在于:牺牲当前回合的卡组循环速度,将牺牲的循环速度转移到之后回合中以求发挥更高的价值。洞见就是这种转移在卡牌中的体现[1]。
事实上这种“转移”在观者的各个机制中均有体现:依托于各类保留卡的数值转移、依托于平静姿态的费用转移、依托于冥想/怒火中烧等牌的资源转移。以及正在聊的洞见和依托于洞见的循环速度转移。
那么,这种转移又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在于:将有限的过牌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时机去使用。
排除猛虎后,观者的直接过牌能力其实很一般。大过牌蓝卡起步,白卡里甚至不存在可以赚卡的牌。观者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般会采取两种手段:过需要的牌(预见),需要时过牌(洞见)。再再打个比方:一个观者面对巨口,第一回合打出天人斋戒,还剩1费,手里剩一个评估一个化智。抽牌堆里剩5张牌,其中3张防御刚好可以防住下回合巨口的攻击。此时最佳策略一定是打评估,为之后的回合保留更多的过牌能力。
这种转移正是观者在面对过牌不足的情况下,适应环境的法宝。说回洞见。
洞见和产洞见的牌之间会形成一个微循环,这一独特的性质是其他对卡组循环贡献为0的抽1类卡牌所不具备的。其原理是:产洞见牌通过洞见额外占据卡位,而产生的洞见打出后抽牌释放自身的卡位并弥补产洞见牌的卡位。这一前一后下,对卡组循环的贡献为0。但是在这一微循环过程中,卡组循环速度是波动的,其根本原因便是这一过程被强行拆成了两部分:循环速度降低(塞牌),循环速度增加(打出被塞的牌)。这与那些打出后直接释放卡位的抽1类卡不同。
我们通过人为控制两步的时机,即可完成转移一定循环速度这一壮举。这就是洞见相关牌堆循环速度影响的基本应用。目前对洞见的主流认知大概就是这样了。但是主流认知往往忽视了一点:正是由于被拆成了两步的过程,产洞见的牌可以单卡完成循环,这是其他抽1类卡牌根本无法完成的。
比如飞踢,大家都知道双飞踢可以无限,但单飞踢不搭配双发的话永远不可能无限,哪怕单飞踢确实对循环的贡献为0。
这就是因为这些对循环速度贡献为0的卡自身不具备可拆分性,它们的收益不能直接作用于自身,需要有其他载体来继承这一收益。
但洞见类卡牌不需要载体,它们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载体。
设想一个场景:一个观者卡组只有一张疯狂过的评估。到了第二回合,这个观者手中有一张评估一张洞见。此时这个观者打出评估,评估进弃牌堆,洞见进抽牌堆。再打出洞见,将评估和洞见抽回手牌。此时手牌还原至这个回合刚开始的状态。这一过程可以无限进行,我们可以说这个观者完成了单评估无限,而洞见就是这一无限的载体。(其他沙雕无限都需要两张循环贡献为0的牌互为载体才能达成)
于是,洞见和产洞见的牌之间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不论过程中循环速度如何变化,最终结果都是循环速度的变化趋向于0。这一性质不随卡组中产洞见牌的数量与打出次数改变。(即便10张疯狂评估,结果和1张没有区别)。可以理解为飞膝为下回合提供能量:给下回合加多少费,这回合就少多少费,能量虽然会有变化,但总能量不变。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操控现实在其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
操控现实下,每个洞见额外抽一张牌。这看起来好像加成不大……
去掉好像,事实上这个加成就是不大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加成的问题。
这个“多抽一张牌”直接打破了洞见-产洞见牌之间的微妙平衡:洞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使这个过程产生额外的收益。
那么这点额外的收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还是从猎人那里找例子:抢占先机、飞膝。
假如过牌和手牌位充足,抢占先机是可以一步步滚雪球将能量无限制增大的(打出抢占先机,下回合用抢占先机增加的能量额外多打出几次抢占先机,循环往复)。而同为下回合获得能量的飞膝却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飞膝这回合消耗的能量与下回合获得的能量刚好平衡,而抢占先机能获得额外的能量。
把猎人换成观者,把能量和过牌互换位置,这一模型完美适用于观者。
过牌能力受两方面制约,一是过牌卡自身,比如编译没球时哪怕费再多也过不了牌。二是广义能量,比如快速检索在满手牌时如果费用不足的话根本抽不到4张牌。
当前观者的能量虽然很吃屎,但是相比于过牌来说还是强不少的。尤其是能量规划的姿态体系相当完善,使观者在能量上比过牌更加平滑。于是(洞见)过牌受制的因素中,自身因素远大于能量因素,因此只要能够突破洞见平衡,观者的过牌能力就能产生质的飞跃(印出洞见+,用洞见+提供的额外过牌多印几次洞见+,循环往复,直到能量再次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当平衡被突破时,只需要少量的洞见牌和一点点启动时间,观者的循环速度就可以提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从而完成“从便秘到腹泻”的华丽转变。
而这种突破,只有操控现实能够单卡办到[2]。于是乎,我们就能总结出操控现实在运转体系中的作用:操控现实通过强化洞见,使观者洞见牌之中的卡组循环速度平衡被打破,从而获得持久的可成长的强大过牌能力。
上一个拥有这种作用的观者能力牌,叫猛虎下山。
因此不难看出,操控现实在观者运转体系中的地位,是和猛虎下山平齐的。
如何证明?很简单,事实上存在一种沙雕无限:祈祷不惧操控无限。靠操控祈祷印洞见+,洞见+产生的额外抽牌打出加费,祈祷(五体)/不惧充当加费与取费。
看见没,就连沙雕无限的方法都是如此相似
至于为什么这种无限远没猛虎无限那般有知名度?那还用说,成型难度高于猛虎(毕竟操控是金卡),不如猛虎无限自然(毕竟暴怒是初始卡),需要启动(至少需要手中有1张洞见才能启动无限),操作难度高,自然就被猛虎无限比下去了。说完运转端,再回到数值端。
操控现实在数值端其实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强就完事了。不管是操控树枝还是操控宝典,都是非常强力的combo,不过由于树枝和宝典(以及可能的发现)都是中立的,任何职业都可以玩,所以在流派划分上并没有将之划入观者专属中。
而专属于观者的印牌部分,相比于惩恶,平安的加成其实更加重要。观者对防御的规划能力比对攻击的规划能力重要,毕竟观者是一个甚至能用攻击牌进行运转的职业,攻击的问题解决起来远比防御轻松。
不过平安目前只有一个产出方式:欺瞒现实。这导致的操控现实的相关加成也受到了限制。
剩下的以暴易暴和βΩ影响相对不大,而灭除之刃则直接提升了67%,相当于原本3费的灭除之刃直接变成5费的灭除之刃了。这种提升相当大,不过想要发挥出效果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启动,而且聚能本身就有足够的上限了,因此一般聚能都是顺道强化,不会刻意去凑这一套combo。
综上,操控现实拥有比肩猛虎的运转端地位和强有力的数值端地位,在强者如林的观者金卡中跻身前五,实至名归。注释:
[1]在外网,前三个职业各自有一个词来总结他们自身最为显著且突出的特点:战士的【爆发】;猎人的【连续技】;机器人的【成长】。
于是大佬们对观者机制的分析与对观者各种转移机制的总结,给出了最契合观者这一职业的词语——【规划】。标注中的内容即为观者规划能力的一种体现
【规划】这一概念贯穿了观者最重要的三大体系:保留,预见,姿态。洞见只是保留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已。今后不少观者牌中都会涉及这一概念,还请留意。
[2]其实弯曲铁钳也能部分代替操控现实的这一功能,但启动相当慢,可能受印的其他牌的影响,以及存在一个上限,即每回合最多强化1个洞见,不像操控现实能直接强化所有洞见,单从效率上看没法比。
杀戮尖塔祈祷卡牌怎么样?在《杀戮尖塔》中,祈祷这张牌的强度相当高。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这张牌的平均分是8.93,共14人评分,位列观者蓝卡第5。
祈祷作为一张产洞见牌的作用,与评估基本一致,因此与洞见相关内容直接去翻评估的就行了。这张牌的另一大作用,也是观者的姿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言系神格。
真言为一种可堆叠的正面buff,集齐10层真言即可进入神格姿态。
神格是观者的三种姿态之一,其效果为:进入神格时获得3点能量,所有攻击牌造成3倍伤害,在你的下个回合开始时自动退出神格。
这个效果描述给人提供的最直观的信息有:3费,3倍伤害,持续一回合。
现在我们有了这些信息,然后结合猎人已有的几张牌:抢占先机,幻影杀手。一个模糊的流派就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狭义神格流:指在防御的同时积累真言,并在合适的时候进入神格状态进行输出,从而达到一个极高爆发的流派。
这是流派化下的正确思维,具有严谨的逻辑。
但是大人,时代变了!(不是)
以下内容可能会颠覆一些传统理论和经验,还请做好心理准备。对,这三点并不是相互关联的,而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分别在每一点中去取得收益。比如可以用神格给的费去打出天人形态来启动,用神格的3倍伤害去进行输出,甚至用神格自动退出的性质去用心灵堡垒叠甲。
而且神格除了这三点直观信息外,还隐藏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神格会让当前的红蓝姿态自动退出。这条信息同样独立于另外三条信息。
于是乎,我们的传统观点“神格流”与基于“神格流”下的对神格表现的直观信息的判断被纳入了一个更大的框架:神格姿态的使用通解——将神格表现出的四点信息进行任意的分割、组合与使用。“狭义神格流”是对神格姿态的所有信息进行某种高度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定产物,属于极端特解。那么我们跳出这个极端特解,寻找一个相对泛用的解,可行么?可行
于是我们将收益小且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的【持续一回合】和【退出其他姿态】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3费】和【3倍伤害】。“广义神格流”就是在这种基础下产生的:通过尽可能多的真言去提高神格密度,从而达到费用与伤害的不间断——即广义神格流通过高密度神格尽可能抹去【持续一回合】和【退出其他姿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转而将【3费】和【3倍伤害】加以高度结合与利用。
但是,我觉得不行
继续把在观者体系下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的【3倍伤害】去掉,剩下的就是【3费】
再把同是费用相关的平静找出来,并把【退出其他姿态】的正面效果补回来。
柳暗花明。
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能的解:将神格与平静作为运转体系中的加费体系来使用。
这似乎有机器人那味儿了。
杀戮尖塔高塔之矛怎么打?在《杀戮尖塔》中,观者高塔之矛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技能,具有多种效果、强化等。以下是一些关于高塔之矛技能的攻略:
高塔之矛:3回合一个周期,只不过是从第3,4,5回合开始的3个回合,第1第2回合是固定的。
第1回合:灼烧攻击:打5*2/6*2/6*2,塞两灼伤到弃牌堆/弃牌堆/抽牌堆。
第2回合:戳戳戳:打10*3/10*4/10*4。
第3回合:50%强化全体+2力量,50%灼烧攻击。
第4回合:上一回合强化,本回合就灼烧攻击。上一回合灼烧攻击,本回合就强化。
第5回合:戳戳戳。
之后,重复第3到第5回合。
平台:安卓
类型:战争策略
版本:v2.2.4
大小:343.41MB
更新:2024-08-28
标签: 杀戮尖塔
新闻阅读
40MB
生活休闲
18.74MB
便携购物
106.79MB
社交通讯
18.45MB
61.48MB
85.20MB
1.51MB
1.50MB
角色扮演
287.51MB
动作冒险
88.74MB
节奏舞蹈
1.85GB
休闲益智
126.30MB
224.56MB
61.10MB
76.17MB
模拟经营
51.29MB
飞行射击
22.66MB
渝ICP备20008086号-1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dzjswcom@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
《杀戮尖塔》操控现实强度分析
杀戮尖塔操控现实卡牌强度怎么样?以下是关于杀戮尖塔操控现实这一卡牌的强度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1/0费稀有能力卡,所有在战斗中临时增加的牌将被升级。
这张牌有14人评分,平均分是9.36,位列观者金卡第四。顺带一提,这张牌评分的标准差是1.32,为观者金卡第四。
致萌新:下文中,所有“在战斗中临时增加额外卡牌的操作”统一简称为“印卡/印牌”目前尖塔中能**控现实加成的战斗中临时增加卡牌的方式有:通过具有印卡效果的牌印出来的所有牌、攻击/技能/能力/无色药水增加的牌、尼利的宝典、枯木树枝。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战斗中可以印卡的卡牌。
紫色牌中具有印卡效果的牌有很多,能被印出来的牌也多种多样:
惩恶:1费攻击牌,造成12/16点伤害,保留,消耗。(战歌,改造现实)
平安:1费技能牌,获得12/16点格挡,保留,消耗。(欺瞒现实)
洞见:0费技能牌,抽2/3张牌,保留,消耗。(评估,研习,祈祷)
奇迹:0费技能牌,获得1/2点能量,保留,消耗。(收集,机械降神)
以暴易暴:0费攻击牌,造成20/30点伤害,保留,消耗。(立地升天)
灭除之刃:1费攻击牌,造成9/15点伤害X次。(聚能成刃)
贝塔:2/1费技能牌,将欧米伽洗入你的抽牌堆,消耗(阿尔法)
欧米伽:3费能力牌,在你的回合结束时,对所有敌人造成50/60点伤害。(贝塔)
几乎全卡池的攻击牌。(他山之石)
可以看出,惩恶和平安受到的加成其实不大,虽然有个加成确实很舒服。他山之石同理。
以暴易暴和灭除之刃自身足够强大,而且对牌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操控现实的加成收益相对较低/慢。
奇迹的产生手段比较稀有,而且收集不用操控现实就能给强化奇迹,所以很难对操控现实的强度起决定性因素。
阿尔法相关的牌emmmm。
所以,操控现实加持下提升最大的牌是洞见(及其相关卡牌)。
于是乎,想讲好操控现实,必须讲好洞见。虽然这势必会抢评估祈祷研习的风头,但没关系,这些牌都是我写的,抢就抢了。
洞见在被产生时是必然会被塞进抽牌堆的。这个塞进去的洞见会占据一个抽牌位,洞见自身可以抽2张牌,一前一后,相当于卡组循环速度增加了1张牌。打个比方:本来抽牌堆里有10张牌,打出一张评估,抽牌堆变成11张牌。下个回合开始时,抽取5张牌抽到了洞见,打出洞见后再抽2张牌,此时抽牌堆剩4张牌。假如没打评估,那么此时抽牌堆还剩5张牌。这个洞见相当于帮助你多过了1张牌。
但是有个问题:产生洞见的牌中,除了研习是能力外,剩下两个全是技能牌,都是自占卡位的。这一卡位直接抵消了洞见赚的那张牌。再打个比方:一个11牌的观者和一个10牌的观者,前者比后者多个评估。第一回合抽5张牌,前者抽到并打出评估,在第二回合抽到洞见并打出,此时刚好过穿牌库。而后者也是两个回合过穿牌库,也就是说这张评估并没有为前者的卡组循环速度带来任何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评估(祈祷)对卡组循环的贡献=没拿这张牌。
这类牌,我们统称为对卡组循环贡献为0的牌。包括大量抽1类卡牌,没强化的超频,以及洞见类卡牌。那么,拿洞见牌的意义何在?
意义在于:牺牲当前回合的卡组循环速度,将牺牲的循环速度转移到之后回合中以求发挥更高的价值。洞见就是这种转移在卡牌中的体现[1]。
事实上这种“转移”在观者的各个机制中均有体现:依托于各类保留卡的数值转移、依托于平静姿态的费用转移、依托于冥想/怒火中烧等牌的资源转移。以及正在聊的洞见和依托于洞见的循环速度转移。
那么,这种转移又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在于:将有限的过牌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时机去使用。
排除猛虎后,观者的直接过牌能力其实很一般。大过牌蓝卡起步,白卡里甚至不存在可以赚卡的牌。观者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般会采取两种手段:过需要的牌(预见),需要时过牌(洞见)。再再打个比方:一个观者面对巨口,第一回合打出天人斋戒,还剩1费,手里剩一个评估一个化智。抽牌堆里剩5张牌,其中3张防御刚好可以防住下回合巨口的攻击。此时最佳策略一定是打评估,为之后的回合保留更多的过牌能力。
这种转移正是观者在面对过牌不足的情况下,适应环境的法宝。说回洞见。
洞见和产洞见的牌之间会形成一个微循环,这一独特的性质是其他对卡组循环贡献为0的抽1类卡牌所不具备的。其原理是:产洞见牌通过洞见额外占据卡位,而产生的洞见打出后抽牌释放自身的卡位并弥补产洞见牌的卡位。这一前一后下,对卡组循环的贡献为0。但是在这一微循环过程中,卡组循环速度是波动的,其根本原因便是这一过程被强行拆成了两部分:循环速度降低(塞牌),循环速度增加(打出被塞的牌)。这与那些打出后直接释放卡位的抽1类卡不同。
我们通过人为控制两步的时机,即可完成转移一定循环速度这一壮举。这就是洞见相关牌堆循环速度影响的基本应用。目前对洞见的主流认知大概就是这样了。但是主流认知往往忽视了一点:正是由于被拆成了两步的过程,产洞见的牌可以单卡完成循环,这是其他抽1类卡牌根本无法完成的。
比如飞踢,大家都知道双飞踢可以无限,但单飞踢不搭配双发的话永远不可能无限,哪怕单飞踢确实对循环的贡献为0。
这就是因为这些对循环速度贡献为0的卡自身不具备可拆分性,它们的收益不能直接作用于自身,需要有其他载体来继承这一收益。
但洞见类卡牌不需要载体,它们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载体。
设想一个场景:一个观者卡组只有一张疯狂过的评估。到了第二回合,这个观者手中有一张评估一张洞见。此时这个观者打出评估,评估进弃牌堆,洞见进抽牌堆。再打出洞见,将评估和洞见抽回手牌。此时手牌还原至这个回合刚开始的状态。这一过程可以无限进行,我们可以说这个观者完成了单评估无限,而洞见就是这一无限的载体。(其他沙雕无限都需要两张循环贡献为0的牌互为载体才能达成)
于是,洞见和产洞见的牌之间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不论过程中循环速度如何变化,最终结果都是循环速度的变化趋向于0。这一性质不随卡组中产洞见牌的数量与打出次数改变。(即便10张疯狂评估,结果和1张没有区别)。可以理解为飞膝为下回合提供能量:给下回合加多少费,这回合就少多少费,能量虽然会有变化,但总能量不变。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操控现实在其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
操控现实下,每个洞见额外抽一张牌。这看起来好像加成不大……
去掉好像,事实上这个加成就是不大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加成的问题。
这个“多抽一张牌”直接打破了洞见-产洞见牌之间的微妙平衡:洞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使这个过程产生额外的收益。
那么这点额外的收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还是从猎人那里找例子:抢占先机、飞膝。
假如过牌和手牌位充足,抢占先机是可以一步步滚雪球将能量无限制增大的(打出抢占先机,下回合用抢占先机增加的能量额外多打出几次抢占先机,循环往复)。而同为下回合获得能量的飞膝却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飞膝这回合消耗的能量与下回合获得的能量刚好平衡,而抢占先机能获得额外的能量。
把猎人换成观者,把能量和过牌互换位置,这一模型完美适用于观者。
过牌能力受两方面制约,一是过牌卡自身,比如编译没球时哪怕费再多也过不了牌。二是广义能量,比如快速检索在满手牌时如果费用不足的话根本抽不到4张牌。
当前观者的能量虽然很吃屎,但是相比于过牌来说还是强不少的。尤其是能量规划的姿态体系相当完善,使观者在能量上比过牌更加平滑。于是(洞见)过牌受制的因素中,自身因素远大于能量因素,因此只要能够突破洞见平衡,观者的过牌能力就能产生质的飞跃(印出洞见+,用洞见+提供的额外过牌多印几次洞见+,循环往复,直到能量再次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当平衡被突破时,只需要少量的洞见牌和一点点启动时间,观者的循环速度就可以提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从而完成“从便秘到腹泻”的华丽转变。
而这种突破,只有操控现实能够单卡办到[2]。于是乎,我们就能总结出操控现实在运转体系中的作用:操控现实通过强化洞见,使观者洞见牌之中的卡组循环速度平衡被打破,从而获得持久的可成长的强大过牌能力。
上一个拥有这种作用的观者能力牌,叫猛虎下山。
因此不难看出,操控现实在观者运转体系中的地位,是和猛虎下山平齐的。
如何证明?很简单,事实上存在一种沙雕无限:祈祷不惧操控无限。靠操控祈祷印洞见+,洞见+产生的额外抽牌打出加费,祈祷(五体)/不惧充当加费与取费。
看见没,就连沙雕无限的方法都是如此相似
至于为什么这种无限远没猛虎无限那般有知名度?那还用说,成型难度高于猛虎(毕竟操控是金卡),不如猛虎无限自然(毕竟暴怒是初始卡),需要启动(至少需要手中有1张洞见才能启动无限),操作难度高,自然就被猛虎无限比下去了。说完运转端,再回到数值端。
操控现实在数值端其实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强就完事了。不管是操控树枝还是操控宝典,都是非常强力的combo,不过由于树枝和宝典(以及可能的发现)都是中立的,任何职业都可以玩,所以在流派划分上并没有将之划入观者专属中。
而专属于观者的印牌部分,相比于惩恶,平安的加成其实更加重要。观者对防御的规划能力比对攻击的规划能力重要,毕竟观者是一个甚至能用攻击牌进行运转的职业,攻击的问题解决起来远比防御轻松。
不过平安目前只有一个产出方式:欺瞒现实。这导致的操控现实的相关加成也受到了限制。
剩下的以暴易暴和βΩ影响相对不大,而灭除之刃则直接提升了67%,相当于原本3费的灭除之刃直接变成5费的灭除之刃了。这种提升相当大,不过想要发挥出效果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启动,而且聚能本身就有足够的上限了,因此一般聚能都是顺道强化,不会刻意去凑这一套combo。
综上,操控现实拥有比肩猛虎的运转端地位和强有力的数值端地位,在强者如林的观者金卡中跻身前五,实至名归。注释:
[1]在外网,前三个职业各自有一个词来总结他们自身最为显著且突出的特点:战士的【爆发】;猎人的【连续技】;机器人的【成长】。
于是大佬们对观者机制的分析与对观者各种转移机制的总结,给出了最契合观者这一职业的词语——【规划】。标注中的内容即为观者规划能力的一种体现
【规划】这一概念贯穿了观者最重要的三大体系:保留,预见,姿态。洞见只是保留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已。今后不少观者牌中都会涉及这一概念,还请留意。
[2]其实弯曲铁钳也能部分代替操控现实的这一功能,但启动相当慢,可能受印的其他牌的影响,以及存在一个上限,即每回合最多强化1个洞见,不像操控现实能直接强化所有洞见,单从效率上看没法比。
《杀戮尖塔》祈祷强度分析
杀戮尖塔祈祷卡牌怎么样?在《杀戮尖塔》中,祈祷这张牌的强度相当高。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这张牌的平均分是8.93,共14人评分,位列观者蓝卡第5。
祈祷作为一张产洞见牌的作用,与评估基本一致,因此与洞见相关内容直接去翻评估的就行了。这张牌的另一大作用,也是观者的姿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言系神格。
真言为一种可堆叠的正面buff,集齐10层真言即可进入神格姿态。
神格是观者的三种姿态之一,其效果为:进入神格时获得3点能量,所有攻击牌造成3倍伤害,在你的下个回合开始时自动退出神格。
这个效果描述给人提供的最直观的信息有:3费,3倍伤害,持续一回合。
现在我们有了这些信息,然后结合猎人已有的几张牌:抢占先机,幻影杀手。一个模糊的流派就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狭义神格流:指在防御的同时积累真言,并在合适的时候进入神格状态进行输出,从而达到一个极高爆发的流派。
这是流派化下的正确思维,具有严谨的逻辑。
但是大人,时代变了!(不是)
以下内容可能会颠覆一些传统理论和经验,还请做好心理准备。对,这三点并不是相互关联的,而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分别在每一点中去取得收益。比如可以用神格给的费去打出天人形态来启动,用神格的3倍伤害去进行输出,甚至用神格自动退出的性质去用心灵堡垒叠甲。
而且神格除了这三点直观信息外,还隐藏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神格会让当前的红蓝姿态自动退出。这条信息同样独立于另外三条信息。
于是乎,我们的传统观点“神格流”与基于“神格流”下的对神格表现的直观信息的判断被纳入了一个更大的框架:神格姿态的使用通解——将神格表现出的四点信息进行任意的分割、组合与使用。“狭义神格流”是对神格姿态的所有信息进行某种高度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定产物,属于极端特解。那么我们跳出这个极端特解,寻找一个相对泛用的解,可行么?可行
于是我们将收益小且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的【持续一回合】和【退出其他姿态】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3费】和【3倍伤害】。“广义神格流”就是在这种基础下产生的:通过尽可能多的真言去提高神格密度,从而达到费用与伤害的不间断——即广义神格流通过高密度神格尽可能抹去【持续一回合】和【退出其他姿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转而将【3费】和【3倍伤害】加以高度结合与利用。
但是,我觉得不行
继续把在观者体系下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的【3倍伤害】去掉,剩下的就是【3费】
再把同是费用相关的平静找出来,并把【退出其他姿态】的正面效果补回来。
柳暗花明。
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能的解:将神格与平静作为运转体系中的加费体系来使用。
这似乎有机器人那味儿了。
《杀戮尖塔》高塔之矛技能详情
杀戮尖塔高塔之矛怎么打?在《杀戮尖塔》中,观者高塔之矛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技能,具有多种效果、强化等。以下是一些关于高塔之矛技能的攻略:
高塔之矛:3回合一个周期,只不过是从第3,4,5回合开始的3个回合,第1第2回合是固定的。
第1回合:灼烧攻击:打5*2/6*2/6*2,塞两灼伤到弃牌堆/弃牌堆/抽牌堆。
第2回合:戳戳戳:打10*3/10*4/10*4。
第3回合:50%强化全体+2力量,50%灼烧攻击。
第4回合:上一回合强化,本回合就灼烧攻击。上一回合灼烧攻击,本回合就强化。
第5回合:戳戳戳。
之后,重复第3到第5回合。
平台:安卓
类型:战争策略
版本:v2.2.4
大小:343.41MB
更新:2024-08-28
标签: 杀戮尖塔
新闻阅读
40MB
生活休闲
18.74MB
便携购物
106.79MB
生活休闲
18.74MB
社交通讯
18.45MB
便携购物
61.48MB
生活休闲
85.20MB
生活休闲
1.51MB
新闻阅读
1.50MB
角色扮演
287.51MB
动作冒险
88.74MB
节奏舞蹈
1.85GB
休闲益智
126.30MB
休闲益智
224.56MB
休闲益智
61.10MB
休闲益智
76.17MB
模拟经营
51.29MB
飞行射击
22.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