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离去,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就要到来了,昼夜温差逐步加大,凉风也吹了起来……秋天这才真正到来!
①北京时间8月7日8时9分迎来立秋节气;
②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③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咬秋”“晒秋”等民俗;
④立秋时节,注意养生,饮食宜以养阴清肺、润燥止渴、静心安神为主。
立秋标志着传统农历七月的开始,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在此时悄然转换,阳气渐退而阴气渐长,万物逐渐进入收敛阶段。尽管名为立秋,炎热并未立即消散,与处暑时节一同,仍属于“三伏天”的范畴,故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俗语流传。
中国天气网的盼秋凉地图显示,立秋之后,仅黑龙江、内蒙古等少数地区能感受到秋意,大部分地区依旧沉浸在夏日余热之中,真正的凉爽要待白露后才逐步显现。此期间,“秋老虎”现象偶有发生,即立秋后短暂的高温回暖,通常持续一周至半月,虽不及盛夏酷热,午间的阳光依然炙热。
饮食上,立秋建议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等,民间谚语“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强调了这一时期养生的重要性。同时,需注意减少瓜果摄入,以防“秋瓜坏肚”,尤其是西瓜,因其性寒,过多食用易致肠胃不适。
自古,梧桐落叶被视为秋日来临的信号,文学作品中不乏以梧桐叶落寄托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代皇宫中更有立秋时刻梧桐叶落的仪式,寓意秋天的正式降临,展现了梧桐与秋天的文化联结。然而,“一叶知秋”并非全球皆准,它更多基于温带地区的自然规律,热带与寒带的植被并不遵循这一规律。
此外,立秋不仅是季节转换的标志,亦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晒秋”作为山区的传统习俗,展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庆祝。而关于秋天的成语,如“春华秋实”、“冰壶秋月”,富含诗意地描绘了秋天的宁静美好及人的高洁品质。
从健康角度,人们在秋季可能遭遇秋乏,这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增多有关,光照减少促使人体产生疲倦感。因此,增加户外活动,享受自然光照,有助于调节生理机能,提升健康水平。同时,秋季的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适应自然界的周期变换。立秋未觉凉 仍感暑热长。
每年的立秋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这一天不仅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还影响着接下来的天气变化。然而,立秋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暑热会立即消散,有时反而还会迎来“秋老虎”的强势反扑。在民间,立秋天气的炎热与否,还与早立秋和晚立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农历与阳历的立秋之分
“早立秋”和“晚立秋”这两个说法,其实并不是指立秋当天的时间早晚,而是看这一天在农历的哪个月份。如果立秋出现在农历的六月,就称为“早立秋”;出现在农历的七月,则称为“晚立秋”。这一点来自于农民的智慧,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天气,总结出了这种规律。
早立秋,意味着秋天来的早,凉意也跟着早早地到来。天一冷,农作物和人的生活都要做相应的调整。晚立秋则说明秋天来得晚,秋老虎肆虐的时间更长,人和农作物都要忍受更长时间的高温。
“早立秋冷飕飕”的现实意义
早立秋的年份,冷空气活动较早,天气会较快转凉。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早早地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尤其是早晚温差变大,夜里盖被子都会觉得冷飕飕的。这样的天气条件对农作物来说也是个挑战,耐寒的作物生长环境相对适宜,而那些需要温暖环境的作物则需要特别关注防寒措施。
对于农民来说,早立秋意味着要提前准备好收获工作,防止早霜冻害。比如北方的农民,要提前收获成熟的作物,确保它们不会被早霜冻坏。同时,还要做好防寒准备,尤其是在冷空气来袭的时候,注意防范天气突变对农作物的影响。
“晚立秋热死牛”的热浪
晚立秋的年份,意味着夏天的尾巴会更加顽强。即便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炎热,所谓的“秋老虎”会肆虐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白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晚上也没法降温,真是“热死牛”。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农民要特别注意农作物的防暑降温。尤其是一些耐热能力较差的作物,需要采取措施避免高温对它们的影响,比如增加灌溉、遮阳等。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高温中暑等健康问题。
根据今年的农历和阳历对照表,2024年的立秋正好落在农历七月初四,也就是说今年是个“晚立秋”。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天气仍然会很热,秋老虎会继续“发威”一段时间。对于农民和普通人来说,都要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
在“晚立秋”的年份,立秋之后的天气特点通常表现为持续高温,凉爽的秋风要等到更晚一些时候才会到来。这种天气变化,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友好,炎热的天气让人难以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对于农作物来说,晚立秋的天气特点则意味着高温天气持续,作物的生长周期需要合理安排,避免高温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一些需要温度较低才能正常生长的作物,要特别关注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它们能够顺利度过高温期。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农谚,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知识和生活智慧。2024年的立秋正好落在农历七月初四,是个晚立秋的年份,预示着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大家在享受秋季的美景和凉爽天气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社交通讯
18.45MB
便携购物
61.48MB
生活休闲
40MB
金融理财
0KB
新闻阅读
实用工具
160.49MB
18.74MB
1.51MB
30.16MB
节奏舞蹈
97.25MB
动作冒险
614.85MB
角色扮演
224MB
休闲益智
275.82MB
201.59MB
街机格斗
48.06MB
73.56MB
62.29MB
飞行射击
709.61MB
渝ICP备20008086号-1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dzjswcom@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
8月7日8时9分迎来立秋,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今日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离去,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就要到来了,昼夜温差逐步加大,凉风也吹了起来……秋天这才真正到来!
①北京时间8月7日8时9分迎来立秋节气;
②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③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咬秋”“晒秋”等民俗;
④立秋时节,注意养生,饮食宜以养阴清肺、润燥止渴、静心安神为主。
立秋未觉凉,仍感暑热长
立秋标志着传统农历七月的开始,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在此时悄然转换,阳气渐退而阴气渐长,万物逐渐进入收敛阶段。尽管名为立秋,炎热并未立即消散,与处暑时节一同,仍属于“三伏天”的范畴,故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俗语流传。
中国天气网的盼秋凉地图显示,立秋之后,仅黑龙江、内蒙古等少数地区能感受到秋意,大部分地区依旧沉浸在夏日余热之中,真正的凉爽要待白露后才逐步显现。此期间,“秋老虎”现象偶有发生,即立秋后短暂的高温回暖,通常持续一周至半月,虽不及盛夏酷热,午间的阳光依然炙热。
饮食上,立秋建议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等,民间谚语“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强调了这一时期养生的重要性。同时,需注意减少瓜果摄入,以防“秋瓜坏肚”,尤其是西瓜,因其性寒,过多食用易致肠胃不适。
自古,梧桐落叶被视为秋日来临的信号,文学作品中不乏以梧桐叶落寄托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代皇宫中更有立秋时刻梧桐叶落的仪式,寓意秋天的正式降临,展现了梧桐与秋天的文化联结。然而,“一叶知秋”并非全球皆准,它更多基于温带地区的自然规律,热带与寒带的植被并不遵循这一规律。
此外,立秋不仅是季节转换的标志,亦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晒秋”作为山区的传统习俗,展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庆祝。而关于秋天的成语,如“春华秋实”、“冰壶秋月”,富含诗意地描绘了秋天的宁静美好及人的高洁品质。
从健康角度,人们在秋季可能遭遇秋乏,这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增多有关,光照减少促使人体产生疲倦感。因此,增加户外活动,享受自然光照,有助于调节生理机能,提升健康水平。同时,秋季的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适应自然界的周期变换。立秋未觉凉 仍感暑热长。
原来立秋还有早晚之分,立秋的说法和寓意
每年的立秋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这一天不仅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还影响着接下来的天气变化。然而,立秋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暑热会立即消散,有时反而还会迎来“秋老虎”的强势反扑。在民间,立秋天气的炎热与否,还与早立秋和晚立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农历与阳历的立秋之分
“早立秋”和“晚立秋”这两个说法,其实并不是指立秋当天的时间早晚,而是看这一天在农历的哪个月份。如果立秋出现在农历的六月,就称为“早立秋”;出现在农历的七月,则称为“晚立秋”。这一点来自于农民的智慧,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天气,总结出了这种规律。
早立秋,意味着秋天来的早,凉意也跟着早早地到来。天一冷,农作物和人的生活都要做相应的调整。晚立秋则说明秋天来得晚,秋老虎肆虐的时间更长,人和农作物都要忍受更长时间的高温。
“早立秋冷飕飕”的现实意义
早立秋的年份,冷空气活动较早,天气会较快转凉。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早早地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尤其是早晚温差变大,夜里盖被子都会觉得冷飕飕的。这样的天气条件对农作物来说也是个挑战,耐寒的作物生长环境相对适宜,而那些需要温暖环境的作物则需要特别关注防寒措施。
对于农民来说,早立秋意味着要提前准备好收获工作,防止早霜冻害。比如北方的农民,要提前收获成熟的作物,确保它们不会被早霜冻坏。同时,还要做好防寒准备,尤其是在冷空气来袭的时候,注意防范天气突变对农作物的影响。
“晚立秋热死牛”的热浪
晚立秋的年份,意味着夏天的尾巴会更加顽强。即便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炎热,所谓的“秋老虎”会肆虐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白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晚上也没法降温,真是“热死牛”。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农民要特别注意农作物的防暑降温。尤其是一些耐热能力较差的作物,需要采取措施避免高温对它们的影响,比如增加灌溉、遮阳等。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高温中暑等健康问题。
根据今年的农历和阳历对照表,2024年的立秋正好落在农历七月初四,也就是说今年是个“晚立秋”。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天气仍然会很热,秋老虎会继续“发威”一段时间。对于农民和普通人来说,都要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
在“晚立秋”的年份,立秋之后的天气特点通常表现为持续高温,凉爽的秋风要等到更晚一些时候才会到来。这种天气变化,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友好,炎热的天气让人难以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对于农作物来说,晚立秋的天气特点则意味着高温天气持续,作物的生长周期需要合理安排,避免高温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一些需要温度较低才能正常生长的作物,要特别关注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它们能够顺利度过高温期。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农谚,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知识和生活智慧。2024年的立秋正好落在农历七月初四,是个晚立秋的年份,预示着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大家在享受秋季的美景和凉爽天气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社交通讯
18.45MB
便携购物
61.48MB
生活休闲
40MB
金融理财
0KB
新闻阅读
40MB
实用工具
160.49MB
生活休闲
18.74MB
生活休闲
1.51MB
便携购物
30.16MB
节奏舞蹈
97.25MB
动作冒险
614.85MB
角色扮演
224MB
休闲益智
275.82MB
节奏舞蹈
201.59MB
街机格斗
48.06MB
节奏舞蹈
73.56MB
角色扮演
62.29MB
飞行射击
709.61MB